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028-67137777
儿童性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识别、及时就医,预防急性发作。通常大多数患儿可治疗后缓解

疾病定义

小儿哮喘即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

流行病学

小儿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我国小儿哮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小儿哮喘的患病率为3.02%,约70%~80%的患儿发病于5岁之前。

疾病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小儿哮喘病程常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或是原有病情突然加重;

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该病症状;

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肺功能水平恢复至急性发作以前,并维持3个月以上。

病因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免疫、遗传、环境、精神、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免疫因素

儿童哮喘绝大多数与过敏因素有关,是由过敏原等环境因素诱发致过敏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遗传因素

哮喘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患儿家庭成员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要高于非哮喘人群。

精神因素

患儿的哮喘发作常受情绪影响,因而被认为是一类身心疾病。

神经因素

神经因素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机制之一。

患儿出现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同时伴有α肾上腺能反应性增强。

内分泌因素

以下均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约有2/3儿童哮喘患者的症状会在青春期消失;

女性哮喘患者于月经期、妊娠期时病情加重;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哮喘患者病情亦有加重;

肥胖也会影响哮喘发病。

诱发因素

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室内外空气中的尘螨、霉菌、动物毛屑、花粉、蟑螂等。

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大豆、坚果、虾、蟹等壳类海鲜。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儿童哮喘发作常由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

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支原体感染也是引发哮喘发作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运动

未经控制治疗的哮喘患儿常因体育活动后或运动量增加诱发急性发作。无其它诱因,仅在运动诱发哮喘发作者称为运动性哮喘。

其它

季节变换温差骤变时,如秋冬交替时;

剧烈的情绪变化,如大笑或哭闹;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香烟、油烟、灰尘、挥发性刺激性化学气体等都可引起儿童哮喘的发作;

夏季极端雷暴天气可诱发花粉霉菌过敏者发作急性哮喘。

症状

小儿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典型症状

发作前可有流鼻涕、打喷嚏、咽痒、咽痛、眼痒充血等“感冒”样症状或活动后乏力、憋气等。

发作时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小儿哮喘的常见症状,夜间和清晨加重。

“沉默肺”表现

严重发作患儿鼻翼煽动,口唇及周围皮肤青紫,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难以正常说话交流,平卧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呼吸音减弱,喘鸣音消失。伴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威胁生命。

疾病发作的间歇期,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体征。

就医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结合肺功能检查,根据结果综合诊断。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当儿童出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疑似哮喘症状后,应及时就医。

已确诊患有哮喘的患儿,如使用常规哮喘治疗药物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更严重,此时需要立即就医。

确诊哮喘的患儿经遵守医嘱治疗,急性期症状得到改善后1~2周,或者在慢性持续期症状控制1~3个月后,均应按时定期复诊,医生将对病情变化予以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儿科、变态反应科(也称过敏反应科)。

相关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

主要用于5岁及以上患儿。

根据医生对疑似哮喘患儿的评估,有时需要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以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从而确诊。

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片或CT检查)对于反复咳嗽喘息的儿童,尤其是幼童,可协助排除肺部其他疾病。

过敏原检测

对于疑似哮喘的患儿,行过敏原检测以确定过敏状态,协助确诊。

常用方法为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反复咳嗽喘息的儿童,经治疗后无效或怀疑合并其他疾病时,医生进行临床评估后可行支气管镜检查。

其他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测定、诱导痰技术在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均有作用,这两项指标的连续监测可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及指导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咳嗽喘息是儿童常见症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异物吸入

异物吸入常见于婴幼儿,此时孩子较小无意识随便吃东西。婴幼儿突然持续哭闹,既往无类似病史,医生查体发现喘鸣音一般为局部,多见吸气相呼吸困难,抗哮喘治疗无效。

如孩子可以沟通,医生会详询有无异物吸入病史。

特应性咳嗽

特应性咳嗽患儿表现为长时间干咳,常在接触某些过敏原(如二手烟)时发作,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抗组胺H1受体药物治疗有效。

医生可根据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不同作鉴别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常常是干咳,有时候有少量白色黏痰。

医生根据肺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反复慢性咳嗽迁延长达1~2月。

医生根据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喘息常见于婴幼儿,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可不明显。

医生可行消化内镜检查确诊,或治疗性诊断。

治疗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

防止急性发作;

达到并维持长期症状控制;

肺功能维持或接近正常水平;

保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能力;

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哮喘难以治愈,预防和长期控制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需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并结合个性化治疗。

急性期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重点是快速缓解症状。此时,要及时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建议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雾罐吸入,或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若症状未能有效控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决定治疗方案,给予吸氧、缓解哮喘症状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

一般治疗

避免小儿哮喘患儿接触诱发因素,遵守医嘱按时用药。患儿需按时复诊,一旦有急性发作征象,按需应用缓解类药物并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小儿哮喘治疗药物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

缓解药物

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目前,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也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对于急性发作、病情较轻的患儿,可短期口服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对于12岁以上儿童,不应单一使用该类药物,应与控制炎症的药物联合使用。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常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且病情较重的情况,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等。

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的给药形式为吸入型。

由于该药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弱于β2受体激动剂,通常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用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短效茶碱

短效茶碱作为哮喘缓解药物,一般不单独使用。由于其毒性反应较大,用药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硫酸镁

如果患儿对初始治疗无反应并伴有低氧血症,或治疗1小时后肺功能FEV1仍低于60%者,可考虑静脉输液硫酸镁。

控制药物

控制药物多用于小儿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常需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从而抑制炎症、控制症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也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其优点为吸入式给药,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使局部抗炎效果更强,全身不良反应少。但需要长期规范给药,以达到完全控制。

常用ICS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二丙酸倍氯米松等。

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分为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少,耐药性好,服用方便。

目前,用于儿童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是孟鲁司特钠,可单独用于轻度持续哮喘治疗,或作为联合用药治疗各级严重度的慢性持续哮喘。尤其适用于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ICS,或伴变应性鼻炎的患儿。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分为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口服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吸入型药物:主要用于中等剂量的ICS仍无法完全控制的≥6岁儿童哮喘的联合治疗,其包括福莫特罗、沙美特罗。LABA不能单独作为缓解类药物治疗哮喘,必须与ICS作为联合剂型使用。

口服型药物:主要有沙丁胺醇控释片、特布他林控释片等,可明显减轻哮喘的夜间症状。但由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

缓释茶碱

缓释茶碱通常需要同ICS联合使用,用于长期控制哮喘。由于其有效性及毒副作用,一般不推荐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常用于预防运动及其他刺激诱发的哮喘。

抗IgE抗体

抗 IgE抗体药物适用于血清IgE明显升高、ICS无法控制的6岁以上重度持续性的过敏性哮喘儿童。

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要医生严格评估病情,并在医疗机构接受皮下注射治疗并留院观察2小时,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注射后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小儿哮喘在经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后,大部分能得到控制,预后较好。

并发症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小儿哮喘常见并发症,目前的观点认为二者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患儿是否常有反复喷嚏、鼻痒、清涕、鼻塞、眼痒等不适情况,重视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对哮喘的控制具有帮助。

肺部感染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若感染控制不佳,常常并发肺部感染。

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患儿原有哮喘症状加重,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此时应及时就医,根据患儿年龄、营养状况、感染情况等给予合理治疗和针对性预防。

日常

小儿哮喘需要家长及患儿遵循日常控制治疗原则,避免触发因素,对早期发作症状予以关注认知并积极按需用药,定期随诊。

建议患儿每3个月进行复诊,复诊内容包括:核对患儿药物服用情况、哮喘复发状况、肺功能检查、哮喘日记(自我哮喘评估问卷)等,以评估病情,指导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家庭护理

小儿哮喘的家庭护理必不可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阻隔过敏原,缓解症状,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管理

如患儿是过敏性哮喘,家属要注意隔绝过敏原,减少发病几率。如尘螨过敏,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出门后若是到灰尘较多的环境,及时给患儿戴口罩等。

患儿及家属要对疾病和常用药有一定认识,配合医生检查,按时服药,有症状时及时就医。了解药物装置如何使用,如吸入式装置。对于常见不良反应了解一些应对措施。

家长要给患儿进行心理疏通,正确认知哮喘疾病并不可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患儿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挑食,膳食均衡,以增强免疫力。避免过于剧烈的长时间运动。天气变化时注意防寒保暖。婴幼儿避免其长时间哭闹,以免触发疾病。

日常病情监测

患儿确诊哮喘后,应定期监测病情发展,这对小儿哮喘的控制和预后尤为关键。

哮喘的病情监测分为医院复诊及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主要是每日进行简单的自我哮喘评估问卷,可记录在哮喘日记中。

医院复诊时,可将哮喘日记提供给主治医生。

预防

尚无预防儿童哮喘的疫苗,家长要充分了解哮喘基本知识,及时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

母亲怀孕后及婴儿出生后,都要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环境。提倡自然分娩与母乳喂养,以增强婴儿免疫力。此外,出生1年内的婴儿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做好日常的卫生防护,如室内清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二手烟,减少在粉尘过多或有害气体的环境下活动。保证孩子日常饮食健康,增强抵抗力。

专家信息
李邦良
李邦良   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毕业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疾病临床工作40余年,曾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中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曾多次出席国内外呼吸病学术研讨会,参加论文交流及专题讲座,发表医学论文近三十篇。 1990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2005年10月获得“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10月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卓越指导者”称号。
个人擅长: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泡、慢阻肺、顽固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矽肺、肺结节病等。
咨 询
客 服
028-671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