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流行病学
我国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4%。该病好发于有哮喘家族史、有合并症(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湿疹、呼吸道疾病及胃食管反流病)、肥胖、吸烟、变应原暴露等人群。由于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WHO在线死亡数据库分析,5~34岁年龄组哮喘死亡数据显示,1993年至2006年间,哮喘全球死亡率从0.44/10万人下降至0.19/10万人,但从2006年至2012年,哮喘全球死亡率则没有变化。
疾病类型
运动性哮喘
由运动引起,与运动的种类、持续时间、量和强度有直接关系。发作都是急性的、短暂的,而且大多数能自行缓解。
药物性哮喘
因使用某些药物引起,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等。
职业性哮喘
由职业性致喘物如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合成纤维、黏合剂等引起,往往是在工作期间或工作后数小时发生气促、胸闷、咳嗽,伴有鼻炎和(或)结膜炎,离开工作场所后,症状缓解。
过敏性哮喘
常由过敏性物质作用于过敏性体质引起,可发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胸闷、喘息甚至呼吸困难。
遗传和环境是哮喘患者发病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遗传只决定患者的过敏体质,即容易发生哮喘,此类患者是否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发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集聚现象,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但其发病往往由多个基因和外源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2、环境因素
病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家养宠物、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等)、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等因素刺激引起。
非病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也可能会引发哮喘。
二、诱发因素
1、气候因素
包括气压、气温、风力和湿度等,变化时可能引发哮喘。
2、运动因素
在临床上,大多数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患者运动后常导致哮喘发作,或出现咳嗽、胸闷症状。短跑、长跑和登山等运动,尤其容易促使轻度哮喘或稳定期哮喘发作,而游泳的影响相对比较轻,因此较适于哮喘患者。
3、呼吸道感染
如病毒性感染、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性感染,都容易诱发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4、精神和心理因素
可明显影响哮喘的发作及其严重程度。
5、微量元素缺乏
以缺铁和缺锌比较常见,这些微量元素缺乏可致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哮喘。
6、药物因素
药物引起哮喘发作,有特异性过敏和非特异性过敏两种,前者以生物制品过敏最为常见,后者常发生于交感神经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和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药等。
哮喘患者常有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或用平喘药物治疗而缓解。
一、典型症状
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发作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先兆症状
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和眼痒等先兆症状。
二、哮喘急性发作时症状
轻度
步行或上楼时可感气短,可有焦虑,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可听到散在哮鸣音。
中度
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听到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
重度
休息时感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常有三凹征,听到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常>120次/分。
危重
患者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煳,哮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三、伴随症状
哮喘患者可伴有发热、盗汗、咽痛、咽痒、青紫、发绀、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
当患者感觉喘息、胸闷、气急、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当夜间被憋醒时,需应用急救药物治疗、服用哮喘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一、诊断标准
一般通过如下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之后,进行诊断。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毫升。
平均每日呼气流量峰值(PEF)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大于20%。
二、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或者变态反应门诊。
三、相关检查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除一般的胸部平片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这些检查对哮喘的诊断鉴别和哮喘严重程度的估测有一定帮助。
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确立哮喘的诊断,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还有助于估计β2受体激动剂的可能疗效,为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可以作为评估是否启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标,且有助于妊娠期的哮喘管理。
血气分析
其结果尤其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参数,可估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的严重程度。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是评价哮喘气道炎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过敏原检查
找出过敏物质,有助于预防哮喘再次发作。
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大多有长期咳嗽、咳痰史,寒冷季节时症状加剧。一个人如果每年持续咳嗽三个月以上,连续两年并排除其他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若有持续气流受限(稳定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病因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与长期吸烟、大气污染、室内微小环境的污染(烹调的油烟)等有关。引起的咳嗽、喘息症状往往是逐渐形成进行性加重,常有咳血丝痰或少量血痰的现象,平喘药物治疗无效。
胸腔积液
常由结核病引起,行胸部透视,摄胸部X线片可与哮喘区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一般有发热、盗汗、胸痛等症状。
自发性气胸
突发胸部重压感,大多为单侧性,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且平喘药物治疗无效。
肺栓塞
多与血液瘀滞、血管内膜损伤等有关,表现为显着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可使患者坐卧不安,极为难忍,血气分析显示明显的低氧血症,但一般肺部听不到哮鸣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
哮喘不能根治,一般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控制性药物
需要长期使用的每天用药,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用量的药物。
缓解性药物
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急性期治疗
哮喘轻度急性发作
可用沙丁胺醇或间羟舒宁气雾剂做吸入治疗,通常可在数分钟内起作用,也可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中度哮喘急性发作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仅部分改善症状,因此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丙酸倍氯松或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
中度哮喘急性发作者常有夜间哮喘发作和症状加剧,常常需要使用长效缓释型茶碱等药物,有效防止夜间哮喘发作。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这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均不明显,往往需要送医院急诊。
一般治疗
对因治疗:如呼吸道感染,则需抗生素治疗。
对症处理:如发生喘息,则需解痉平喘治疗;若呼吸困难,则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甚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哮喘不易根治,但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并发症
肺气肿和肺心病
患者气流阻塞长期得不到控制,肺残气量越来越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压迫肺泡周围血管,肺循环阻力增高,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长此以往,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一般为Ⅱ型呼吸衰竭,哮喘严重发作时的呼吸衰竭为Ⅰ型呼吸衰竭。
呼吸骤停
指哮喘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的严重并发症。大多由于患者咳嗽或进食时,也可发生在患者轻微活动后。
气胸和纵隔气肿
因肺结构遭严重破坏,患者突然用力或搬重物时易发生气胸、纵隔气肿。应尽快使肺复张。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机体对曲霉抗原的过敏反应,表现为乏力、消瘦、咳嗽、盗汗、杵状指,痰液中出现褐色小块状分泌物,真菌培养有烟曲菌,胸片示游走性肺浸润。
心律失常和休克
患者严重缺氧及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等都会引起心律失常和休克。
胸廓畸形
哮喘患者尤其是年幼时起病或反复发作者,往往引起胸廓畸形,最常见的是桶状胸、鸡胸、肋骨外翻等胸廓畸形,严重者可能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一旦确诊为哮喘,应长期规范化治疗,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通常哮喘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每1~3个月随访一次,如发生急性发作则1周内需要复诊。
家庭护理
避免空气中的过敏原:螨是引起部分哮喘类型的元凶。家庭里可以用通气床罩将床垫包起来,包裹枕头或每周洗枕套,不用地毯等。
劝导家属及患者避免接触来自宠物的过敏原,如猫、狗等。
避免进食致敏食物:如虾、蟹。
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室内刺激物如烟草、家用喷雾剂等。
患者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家属也应该熟知。
日常生活管理
哮喘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平时避免冷饮。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以增强体质为好,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哮喘发作。
日常病情监测
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客观判断哮喘病情,长期监测主要适用于预测哮喘急性发作。
准确记录哮喘日记。
哮喘控制测试(ACT):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经国内多中心验证表明,ACT不仅易学易用且适合中国国情)
预防
目前尚无针对哮喘的疫苗。不同人群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婴幼儿哮喘的预防
营养:提倡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孕期补充鱼油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哮喘的发生,但无法预防哮喘的进展。
过敏原:避免过敏原暴露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婴儿期避免过敏原暴露(如螨虫、动物过敏原等)可以预防哮喘和过敏症的发生。
药物:镇痛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与成人和儿童哮喘相关,孕妇口服可致后代哮喘风险增加。
污染:孕妇吸烟是产前烟草暴露最常见和最直接的途径,大大增加后代哮喘发生风险。
成人哮喘的预防
关键在于避免过敏原(如螨、致敏食物等)。
服务号
小程序
Copyright ©2018-2024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