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028-67137777
喘息性支气管炎
概述

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多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常见症状有咳嗽和喘息,可有发热。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6个月婴儿。

疾病定义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常见于2 岁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有咳嗽、呼吸急促、胸凹陷、喘鸣等,是小儿就诊及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他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支原体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被污染的物体传播,每年都有流行,我国北方常见于冬季和初春,可在儿童中广泛传播,发病高峰年龄为1~6个月,80% 以上的病例发生于1岁以内。

高危人群为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病因

这是一种感染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是高危人群。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等。

基本病因

喘息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尽管具体病毒所导致疾病的占比因季节和年份不同有所差异,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是鼻病毒。

较少见的病因包括: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人博卡病毒。

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水肿、细胞碎片在呼吸道内聚集,使呼吸道阻塞,出现毛细支气管炎症的表现。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喘息,可有发热。多为急性病程。

症状轻时仅有呼吸道症状,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喘憋,体温可有升高,多为低热。体格检查的突出特点为呼吸浅快。

就医

轻症患儿常于家中治疗。因病毒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注意观察、补充足够液体。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孩子肋骨间或胸廓下方的皮肤和肌肉看上去有内陷;

孩子在呼吸时鼻孔张开;

孩子不足3个月大,且存在发热;

孩子大于3个月,且存在持续3日以上的发热;

孩子尿湿尿布的数量比正常情况少。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急诊就医或联系救护车:

呼吸停止;

肤色开始变蓝或变得非常苍白;

呼吸非常困难;

开始发出呼噜音;

孩子看上去似乎正疲于用力呼吸。

当孩子就医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周围是否有相似症状的患儿;

是否有发热、咳嗽、喘息症状;

是否有口唇紫绀、呼吸费力、呼吸停止;

在家是否应用非处方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患儿的食欲、睡眠如何;

尿量是否有减少。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查看患儿是否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皮肤干燥,囟门凹陷,呼吸浅快,三凹征,胸腔前后径增大等情况。

胸部叩诊可能呈鼓音,肺部听诊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常在正常范围内,可能有淋巴细胞比例的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

病原学检测

对鼻拭子或鼻腔分泌物进行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全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纹理增粗。部分患儿可见散在片状实变。

特殊检查

支气管镜

当治疗效果差、临床怀疑合并其它疾病、异物吸入等,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

鉴别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必须与各种影响呼吸道的急性和慢性疾病相鉴别。

复发性病毒诱发的哮鸣

复发性病毒诱发的哮鸣/复发性哮鸣是年龄较大的婴儿和年幼儿童中喘息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复发性哮鸣发作史,以及有哮喘、湿疹和特应症家族史或个人史,有助于支持哮喘的诊断。然而,哮鸣首次发作期间,很难鉴别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

细菌性肺炎

在幼儿中,很难区分细菌性肺炎与喘息性支气管炎,且二者可能合并出现。临床表现、血常规、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

慢性肺疾病

若儿童有持续性或复发性症状,如复发性哮鸣、体重增长不良、反复误吸、喘鸣或复发性呼吸道感染,应怀疑有基础慢性肺疾病。

异物吸入

异物吸入的临床特征可能包括有窒息的病史,也可能无已知的窒息病史、局灶性单音调哮鸣音、空气进入减少或局部气流改变。

应对异物吸入保持高度怀疑,以便可给予确定性治疗。

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可继发于胃食管反流病和/或吞咽功能障碍,其也可能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一种并发症。

与误吸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喂养时咳嗽;吸吮反射减弱;喂养时发绀;复发性或长期喘鸣。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体重增长不良;外周灌注不良;心脏检查异常,如心脏病理性杂音、第二心音异常、奔马律、摩擦音以及心前区搏动增强。

心力衰竭

婴儿心力衰竭的相关临床表现可能包括:易疲劳和/或喂养时出汗;体重增长不良;心脏杂音或奔马律;肝肿大。

血管环

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疾病,有血管环的儿童也可能出现哮鸣音,通常为肺动脉吊带。侧位胸片上气管前凸可能提示诊断,但通常还需其他方法,如:食道钡剂造影、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来明确诊断。

治疗

该病治疗大致分为对症支持、雾化平喘、抗感染治疗几类。对症支持包括病情监测、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正确的家庭护理缓解症状等。药物治疗包括雾化平喘药物和抗感染药物。

一般治疗

对患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神志改变、缺氧、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严重问题;

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监测尿量等液体排出量;

可于室内应用加湿器以增加空气湿度;

喘憋重者可抬高头部与上半身,以减少呼吸困难;

呼吸支持,如鼻腔抽吸、鼻导管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等。

药物治疗

雾化平喘治疗

不常规建议将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首次发作。

糖皮质激素雾化

如布地奈德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不推荐常规使用。

支气管舒张剂

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应用中存在一定争议,可试用于有哮喘高危因素(哮喘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有早产儿肺部疾病史的患儿,或重症患儿,观察临床效果。

雾化高渗盐水

不推荐常规使用。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

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但不推荐其常规用于所有患儿。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重症喘息性支气管炎伴免疫功能受损的患儿,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制剂

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但目前证据不推荐使用。

抗生素

不应常规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当共存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应用抗生素。

其他治疗

胸部理疗

不常规使用胸部理疗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目前证据认为,胸部理疗不会改善预后,并可能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和易激惹性。但当患儿的共存疾病导致机体难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神经肌肉疾病或囊性纤维化时,可能需要胸部理疗。

预后

对大部分既往健康的婴儿来说,喘息性支气管炎是自限性疾病,常会自愈且无并发症。对于早产儿、基础心肺疾病或免疫缺陷的患儿来说,发生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或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升高。

并发症

在大多数既往健康的婴儿中,毛细支气管炎不出现并发症就会缓解。然而,病情严重的患儿,尤其是早产、未满12周或者有基础心肺疾病或免疫缺陷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脱水

由于患儿的液体需求增加(与发热及呼吸过速相关),经口摄入减少(与呼吸过速和呼吸窘迫相关)和/或呕吐,可能出现心率加快、黏膜干燥、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

吸入性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能并发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呕吐、呛咳后原有咳嗽、喘息及缺氧表现加重。

呼吸暂停

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并发呼吸暂停,特别是对于早产婴儿以及未满2个月的患儿。呼吸暂停是呼吸衰竭及需要机械通气的一个危险因素。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另一个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的患儿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持治疗。

继发性细菌感染

在住院患儿,尤其是收入ICU,需要气管插管的患儿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性肺炎的风险增加。

哮喘

目前并不确定儿童期早期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否与发生哮喘相关。

某些研究认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患儿之后发生哮喘可能有关,可能是因为儿童期早期的病毒感染破坏了肺的生长和发育。也可能和哮喘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包括气道反应的遗传易感性、暴露于吸烟等环境污染物、免疫机制等。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缓解患儿的不适,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免发生脱水。可以通过保持用手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的重点是缓解孩子的不适:

多喝水,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监测尿量等;

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增加空气湿度,注意加湿器的清洗;

喘憋重者可抬高头部与上半身,可以喂温热的流食,以减少呼吸困难;

如果发热,可以适当减少衣物,必要时可以服用退烧药物。

预防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保持用手卫生,常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擦手,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病原传播;

减少吸入二手烟,最大程度地减少香烟烟雾的被动暴露;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该疾病,然而,推荐所有6个月以上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对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早产儿以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帕利佐单抗(RSV特异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预防可能降低住院风险。

专家信息
李勇
李勇   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从事呼吸内科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曾就职于北京三甲医院,对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诊治经验。在呼吸疾病的治疗上,方案精准、效果显著,救治了大量呼吸系统疑难病和危重症患者。参加了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发表国家级论文论著10余篇。先后编著了《全科疾病治疗学》《实习医生手册》等多部专著,奠定了他在全国呼吸疾病学术领域的地位。多次受邀到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考察学习,交流诊疗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的疗效。 曾多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图书提名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获中国科协“全国防治非典卓越科技工作者”、“防治非典卓越共产党员”、“全国卫生先进工作标兵”、“全国卓越老干部工作者 ”、 “比较受患者好评医生”等荣誉称号。
个人擅长: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COPD)、肺心病、尘肺、矽肺、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肺纤维化、肺结节、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咨 询
客 服
028-671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