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中、西医呼吸名家联合会诊周期间,中、西医呼吸名家联合会诊周期间,国家二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纾难教授受邀赴我院讲座暨联合会诊,广大患者朋友们慕名前来。
此次讲座,张教授讲到越来越多的新兴疗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而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科技的组合拳,让我们对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更加得心应手,做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疾病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重点提到了氧疗的重要性,从临床经验中观察到的多数人抵触吸氧这一现象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讲法向患者朋友们普及吸氧的原理和针对部分有需要患者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吸氧
慢性呼吸病患者吸氧主要是为了解决缺氧问题,减少呼吸时的劳累,缓解因缺氧引起的不适,以及减轻心脏和肺部的负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长期吸氧能提高他们的存活率,对身体的血液循环、血液状态、活动能力、肺部功能和精神状态都有积极作用。
常见的误区:
1. 吸氧会产生依赖:这是一个普遍的担忧,但实际上,吸氧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改善身体的供氧状况,不会产生依赖性。
2. 吸氧是严重健康问题的指标:虽然在影视作品中常常看到危重病人吸氧,但吸氧也用于日常保健和缓解亚健康症状,不仅限于严重疾病。
张教授提到,在诊断过程中,很多症状是难以量化的,但肺功能检查提供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很多问题,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利弊。
是否需要吸氧,全看你的身体是否需要,也就是你体内重要脏器对氧气的需求,就像人饿了需要吃饭是一个道理。
慢性疾病属于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是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敢谈根治的只有江湖大夫,因为他们不用负责。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控制,保证患者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哀莫大于身死
相关研究表明,在癌症治疗及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心理压力甚至会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治疗结果。
交流会结束后,张纾难教授为患者进行了一对一会诊,细心分析患者病情,并提供诊疗方案,康复建议和用药指导,还对部分过于焦虑的患者耐心地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化解患者的心结。有一位癌症患者,哥哥带着弟弟来看诊,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良好后后,张教授深表欣慰并夸赞了患者,告诉患者要相信自己,这么年轻,要继续为了活着而努力,嘱咐他多补充营养,增加体重。
有一户从德阳专门赶来的小家庭,两位年迈的老人带着患有听障的女儿前来看病,母亲对自己唯一的孩子的病情十分焦虑,教授在了解了女儿的状况后,宽慰心急如焚的母亲,并交代这位母亲不要过于焦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了解到这一家人在老家经营着一家服装店,女儿帮着卖衣服,在面对母亲的感激时张教授还开玩笑道,治好了不用什么锦旗去买衣服打折就行。一家人这才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