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王京岚教授应邀至我院开展讲座暨会诊活动,在讲座上主要就慢阻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科普与患者疑问解答。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管理与误区
王教授提到,慢阻肺,俗称慢支肺气肿,作为一个慢性病,一旦查出,即长年累月的结果,且持续下滑,无法根治。“你觉得会有一个药能让你返到几十年前吗?”王教授问到。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它的下滑速度减慢,这是用药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希望减少它急性发作的机会。慢阻肺患者都知道,在一年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的日子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然而,一到急性加重的时候,可能就那么几次一下子就上不来气了,不得不往医院跑。
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感觉有所好转了,缓过来了,就又回去了,周而复始。这个过程折磨人身体,也折磨人的意志,这就容易导致一个误区。很多患者觉得医生开的吸入药自己也用了,但感觉没啥效果,停了估计也没什么影响。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人不能坚持用药,进而违背了用药的初衷。因为肺功能的数值直接且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患者处于轻、中、重三级中的哪一种,每一级有相应的用药标准。只要确诊,指标达到某种层级,对应的药物找出来,按照相关要求,该患者就应终身用药。
二、慢阻肺用药效果及预防措施
慢阻肺和哮喘这两种患者的用药几乎是相同的。从临床上来讲,一般反馈用药效果好的,主要是哮喘患者。 但哮喘也是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一个坏蛋,杀人犯是坏蛋,小偷也是坏蛋。”哮喘是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范畴中的一部分,这批人用药之后,他能感觉到好转。
而不是哮喘这类的慢阻肺病人,他用完药之后是不会明显感觉到好转的,所以这就成为了很多人不用药的理由。根据我们的治疗宗旨和用药的目的,医患双方对用药效果的主观判断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所追求的下滑速度变慢,其参数和指标都是有客观依据的——肺功能。
王教授提到:“不是说我看了你一眼,我认为你变慢你就变慢了,这样不科学,凭什么你说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呢?我们要有客观的手段,什么手段?肺功能,所以你应该每半年至少去做一次肺功能,跟半年前比来帮助你再调药。
”在预防急性发作方面:王教授提到,天气变冷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感染,各种各样的感冒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最好的办法是按时到各级防疫站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最好每年都打,因为流感每年的基因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再者就是生活习惯的维持,冬季也要勤通风,勤换气,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手段。
三、答疑环节:尘肺病的治疗思路
一位尘肺病患者问及尘肺病的治疗方法。王教授回答到,尘肺实际上不需要再去对尘肺去处理什么了,只需要去处理尘肺引起的并发的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尘肺病人,我现在引起了结核,我引起了感染,我就出去处理结核,去处理感染。出现了肺气肿,尘肺病人出现肺气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就按肺气肿去治。现在的科技对尘肺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你只需要处理由它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那些并发症。”
作为西南地区大型胸肺呼吸专科医院,我院不定期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的顶尖专家大咖前来讲座、会诊,达到不出远门就能看全国名医,享优质资源的最终目的。在迭代升级的同时,我院持续引进高精尖诊疗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病痛,为西南地区呼吸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